趣闻网 >趣闻 > 历史趣闻 > 樊哙 > 如何评价西汉名将舞阳侯樊哙?

如何评价西汉名将舞阳侯樊哙?

未知 时间: 浏览:0

樊哙随汉高祖刘邦开创汉家天下,因为刘邦是“好人”的缘故,所以,传说当中,樊哙多以正面形象出现,导致一说起樊哙,就会说起他的忠勇、耿直,当然,这也是正统史书大肆渲染的地方,然而事实上呢,虽然有些部分史书上一笔带过,但综合起来看,樊哙恐怕就没有传说中的那么简单了。

那么,该如何评价西汉名将舞阳侯樊哙呢,先看看樊哙有什么特点:

 

 

一:忠,樊哙对刘邦非常忠心,起源于,他俩关系非同一般,什么关系,“舞阳侯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与高祖俱隐”,什么意思?

乡下的时候两个人关系就非常好,以后还娶了吕雉的妹妹吕媭,有了这层关系后,更是亲上加亲,起事之初就当了刘邦的舍人,相当于刘邦家里人,可以跟刘邦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对这一点,史书上也说的很明白,曰“故其比诸将最亲”,事情到了这个份儿上,打天下就成自己的家事,不管是谁,对家都是很忠心?

因为那是一生的寄托。

二:勇,这一点毋庸多说,自跟随刘邦起事之后,就一直冲锋在前,几乎参加了所有决定大汉命运的恶战,而且,战斗中,作为一个将军,什么“攻城先登”、“先登”之类的话屡见不鲜,比较著名的例子有“从沛公击章邯军濮阳,攻城先登”、“击破赵贲军开封北,以卻敌先登”、“破南阳守齮於阳城。东攻宛城,先登”等等。

从这些话中,基本上,一个血战无畏的将军已经跃然纸上,这一点,传说有点靠谱,是可以相的;

 

 

三:大智慧,传统说法中,樊哙是有勇无谋的,然而,从鸿门宴以及刘邦晚年重病之后发生的事情上看,樊哙或者平常表现得忠厚老实,但其实呢,他是有大智慧的,为什么这么说?

鸿门宴,感觉的刘邦有危险,就冲入军帐,当面指责项羽说:“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

这段话说的在情在理,电视剧里是张良教的,然而,情急之下,如果樊哙真是个有勇无谋,脑子不清楚的莽夫,能记住这么多道理吗?

刘邦晚年重病,终日呆在后宫,不见大臣,樊哙闯进去:“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

细品一下这番话,一针见血的指出了刘邦隔绝外庭之后有可能带来的危害,没有大智慧的人是说不出这番话的;

四:小狡猾,或者应该把这一点跟大智慧放在一起,但,个人觉得,还是单独提出来比较妥帖,为什么?

如果说大智慧是谋国,那小狡猾就是保身了,刘邦死后,匈奴冒顿单于很冒昧的给吕雉写了一封求爱信,里面有很多不恭敬的语言,吕雉看信后勃然大怒,召集大臣商议对策。

 

 

当时呢,樊哙就站出来很明确的表示,冒顿单于此举欺人太甚,所以愿亲率十万人马出征,一举荡平匈奴,为家里的姐姐,外边的太后出气。

当时这番话说的很慷慨,吕雉听了以后很开心,以前项羽五虎将之一,现在已经担任大汉中郎将的季布却站出来提出反对意见。

主要原因还是出于国力对比,认为樊哙口出狂言,误国误民,所以应该砍了他的脑袋,当然,吕雉最后并没有砍掉樊哙的脑袋,樊哙,演义中一个那么莽撞的人,如今被一个降将驳了面子,事后,却并没有找季布的麻烦,为什么?

他跟吕雉的关系,妹夫,因此,在吕雉受到侮辱的时候,他必须表现得非常气愤,这样才能继续赢得吕雉的信任,否则,说得好像白登山那一仗是季布打的,谁不知道匈奴的实力呢。

这就是樊哙的小狡猾。

五:残暴嗜杀,之所以把这一点放在最后,就因为这一点太出人意料了,对此,史书上虽然一笔带过,但还是掩盖不了樊哙残暴嗜杀的本性。

他到底怎么残暴嗜杀,战斗中的斩首就不提了,这是从秦延续下来,取爵的最佳途径,那么,破城之后呢。史记当中,仅楚汉相争时期,就有“屠煮枣”、“屠胡陵”两次,而且还都是“从高祖击”,跟刘邦一起打仗的时候干的。

说到这里,樊哙固然有了残暴嗜杀的一面,但刘邦仁君的形象恐怕也要随之打个折扣了。

综上,樊哙一生:斩首百七十六级,虏二百八十八人。别,破军七,下城五,定郡六,县五十二,得丞相一人,将军十二人,二千石已下至三百石十一人。

固然是光辉的,荣耀的,然而评价他这个人,忠、勇、大智慧、小狡猾、残暴嗜杀等方方面面综合下来,就成了一个具体的人,这才是真正的樊哙,没那么好,也没那么坏,只是一个受历史局限的人,仅此而已。

郑重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合适的地方,请联系本站删除,邮箱:599385753@qq.com。

精选图文

53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