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闻网 >文学 > 原创专区 > 北京 > 印象 > 之一 > 北京印象之一

北京印象之一

未知 时间: 浏览:0

从2014年3月到2014年5月,因为侄子家生孩子,我在北京居住了两个月的时间,因而才得以好好地品味北京、感受北京。

北京印象之一

用生命奋力歌唱

到了北京,颐和园是一定要去的。

颐和园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是中国四大名园(另三座为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苏州留园)之一。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距老北京城区十五公里。原是清朝帝王的行宫和花园,前身叫清漪园,后来才更名为颐和园。

只是这个时候的颐和园,玉兰花还没有开,迎春花也只零星地开了几朵。整个颐和园里,除了干枯的树枝,就是松柏厚重的黑绿的枝叶。然而,此时的颐和园里依然游人如织。

那天是‘三八妇女节’,正好又是周末,人就更多了。一进园门,就被声势浩大的歌声吸引了,只是不知道这歌声来自何方。

看过了仁寿殿和乐寿殿,穿过了那个著名的邀月门,那歌声更加响亮了!寻声而望,只见万寿山的山坡上,黑压压站满了人,不知道是什么艺术团在演出。带着朋友粗略地看了看长廊和昆明湖,就拉了她匆匆地奔向万寿山。

原来是心连心合唱团在演出!演员和乐队,散落在游人中间,这些演员,大都是退了休的老人,无论是演奏者还是歌唱者,都那么忘情而投入!

这时候,正在唱《潇洒走一回》,所有的人都在放声歌唱:白发苍苍的老人、背着背包的学生、更多的是中年妇女,大家完全忘记了年龄、忘记了寒冷,每个人都唱得那么激情飞扬!感觉他们不只是用心、而是用生命在歌唱!

潮水般的歌声,把更多的人吸引过来,大家也都忘记了最初的本意,很自然地融入到歌唱的队伍里。

我拉了朋友,也加入到歌唱的队伍里,唱了一曲又一曲,朋友都急了,我们才恋恋不舍地离开!

我着实被这样一群人感动了!在离开的那一瞬间,我拍下了这张照片,那个女指挥看到我拍照,居然特别配合地给了一个正脸。

那么多人在一起,有唱的有跳的,大家虽然彼此陌生,此时此刻,却因为歌声而成为朋友。整个山坡上,到处是或站或坐的歌者,大家两三个人一本曲谱,唱得忘情而投入,就连周围的空气,都变得神圣而甜美!

晚上吃饭的时候,北京的朋友问我玩得怎么样。我告诉他,上一次来北京,纯粹是看北京,而这一次,是真正地用心感受北京!当我站在那一群人当中,我觉得我已经领略了、北京特有的美丽与优雅。

年轻人大都为生活为工作在拼命奔忙,而这些老人,却成了最最激情高涨的人群。当他们不为名利、不为金钱奋力歌唱的时候,这样的歌声才能称之为艺术!

北京印象之一

老北京炸酱面

这次来北京和上次截然不同,那时候是跟着旅游团,他们让你吃什么你就吃什么,而且时间、地点都要他们来决定。

这次和朋友两个人,可以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了!中午的时候,朋友问我怎么吃饭,我说:

“到了北京,不去尝尝北京的炸酱面,你就等于没来北京!”于是,我们去吃炸酱面。

早就听说,北京的炸酱面非常好吃,但一直没有机会去品尝,这次一定要如愿了。

左拐右拐,一边走一边从手机上搜索,哪里的炸酱面做的地道又美味。其实炸酱面,是流行于北京、天津,辽宁、吉林等北方地区一种面食。由菜码、炸酱拌面条而成。将黄瓜、香椿、豆芽、青豆、黄豆切好或煮好,做成菜码备用,然后做炸酱。将肉丁及葱姜等放在油里炒,再加入黄豆制作的黄酱或甜面酱炸炒,即成炸酱。面条煮熟后,捞出过凉水,烧上事先炸好的面酱,拌以菜码,即成炸酱面。

在什么街什么胡同我也不知道,反正是一间不大的店面,古香古色的门楼上,还悬挂着过年时的大灯笼,给此时此刻的心情,平添了几分喜气。‘老北京炸酱面’的招牌,是用一大块原木板做成的,显得古朴又大气。就是这儿了!我和朋友仰望着这个招牌,长长地出了一口气,稍稍稳定了一下自己,才走了进去。

一进门就有人高声招呼:来了您哪!请问几位?我伸出两个手指,那店员便很大声地唱道:两位请这边坐。然后,就把一本很精美的菜谱捧了过来。粗略地翻看了一下,里面不仅有很多种炸酱面,还有很多菜品。于是,我就问那店员:

“我们只吃炸酱面可以吗?”那店员点点头,我点了肉味炸酱面,给朋友点了鸡蛋炸酱面。先是我的面上来了,一个很大的托盘里,中间是一个大海碗,一圈都是小盘子,就是所谓的‘菜码’。里面是黄瓜丝、煮青豆、绿豆芽······当然还有一小碗炸好的肉酱。

“把菜码都倒进去吗?”传菜的服务生问我。我点点头,他就很快把那些小盘子里的配菜,全倒进海碗里,只剩下那一小碗炸好的肉酱和那一大海碗面,一起放到桌子上。我学着别人的样子,慢慢地把菜和面搅拌均匀。接着,朋友的鸡蛋面也上来了,她也和我一样,一边慢慢地拌面和菜,一边偷偷打量着其他进餐的人们。当然,也不时有人在偷偷打量着我们。大家虽然素不相识,但今天同为这儿的食客,内心的那点好奇心,还是压抑不住的。

埋头吃面的时候,我才听到有京腔京韵的京戏,隐隐地传来。在鼎沸的人声里,如果你不用心,是怎么也听不到的。老式的大木桌椅,老式的屏风、围栏,老式的大红灯笼,连服务生穿的衣服,也是旧时的样子。这老北京炸酱面,无论从店面还是从服务,做的还真的很像那么回事儿。

面吃到一半的时候,我们交换了一下,我吃朋友的鸡蛋面,朋友吃我的肉丝面,一边吃一边小声地批评着、感慨着、窃笑着······

出店门的时候,我顺手拍下了这张照片。

北京印象之一

天坛公园里的民乐团

天坛公园,在北京市南部,东城区永定门内大街的东侧。占地面积非常广阔,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代祭祀性建筑群。在整个北京城里,北有地坛祭地,南有天坛祭天,东有日坛祭太阳,西有月坛祭月亮,其中却只有天坛最为光彩夺目、气宇非凡。

我们来到天坛公园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两点多了,天坛公园里,雀成群,古树参天,到处都是游览的人们。我们一边走,一边猜测着路边的古树有多少年了,曾经经受了怎样的打击和伤害,因为那些古树上,长满了各种各样的树瘤,有的还让人抚摸得油光滑亮。每次看到这样的树瘤,我和朋友也习惯性地去抚摸一下,每次都带着莫名的敬畏和景仰。

记得我小的时候,爷爷告诉我,那些受了伤害的树木,很容易形成树瘤。而这些树瘤一旦形成,就会变得坚不可摧!绝对不会让同一个地方,受到第二次伤害,这是树的智慧,也应该是做人的智慧!而今我也知道,这些树瘤不仅坚不可摧,还美不胜收!无论在什么地方,你绝对找不到两个同样的树瘤。如果把这些树瘤锯开,你还会发现,这些树瘤里面的木花纹,美得更是无以复加!

一边抚摸着这些树瘤,一边感慨着树木超强的自愈能力,一边思考着做为人的自己。

走到天坛祈年殿外,有模特在那个大红门上拍照,很多人举着大炮筒子一样的照相机,很多人拿着往脸上打光用的伞,还有很多人围观。那个女模特就在众目睽睽之下,摆出各种优美的姿势。

只是,这样的工作,为什么还配着很好听的民乐呢?这多少让我觉得有点意外。无意中走到了台阶的边缘向下面看去,才知道这民乐根本不是播放的,而是一个乐团,现场演奏的!

这也是一群老人,他们没有华美的演出服装,没有正规的乐池和指挥,但他们却比在舞台上,演奏的更加激情和投入。

这样的音乐,没有通过任何载体,直接送入你的耳膜,那感觉真的有很大不同。那些在录音棚里录制的音乐,是纯正的音乐。而这些音乐在传来的时候,里面还夹杂着远处的鸟鸣声,夹杂着树叶间的风声,夹杂着人们情不自禁的轻轻的唱和声!一曲终了,还有稀稀落落的掌声和叫好声!

他们的演奏,没有专业的指挥,也没有固定的格式,只是很随意地坐在一起,大家商量着,下一曲要演奏什么,起什么调子······

“平时花钱也听不到呢!这可都是有名的大腕!”一个老人在我身后告诉我。我点点头,表示很想接着听他说。他就真的很得意地说起来。原来这都是一些乐队的精英,他们退休后自愿地聚合在一起,经常为人们免费演出。他说:

“中国没有任何一个乐队,可以拥有这么多顶尖的乐手!”

我是多么幸运啊!能在这样的时候,聆听到这么优美的音乐!真的要感谢这些无私的老人啊!

北京印象之一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在乐队演奏一首新疆曲子的时候,突然从角落里,站起一位时尚的女子:她身着黑色呢子长风衣,玫红色格子长裙,内衬大红的丝巾,短发也梳理得非常考究。看身材,她应该是一个正值妙龄的女子。

这首曲子是由她起的调子,她的乐器是一个手铃,是北疆地区唱歌跳舞,惯用的乐器之一,主要起到节拍的作用。

只是那手铃在她手里,简直是有生命的,她把她全部的身心,都倾注到她手里的乐器上,那么专注、那么忘情、那么陶醉······她站在舞台的角落,却像站在舞台的中心,她完全沉浸在自己的演奏里,从而也让你感觉到,她就是整个世界、她就是整个舞台,她就是音乐的全部挥洒!

看着她那么忘我而投入,我终于忍不住走下台阶,在手心里写下: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然后我走到她面前,把手伸开。她再三地向我道谢,这时候我才看到,她也是一位老人了,岁月的风霜,虽然苍老了她的面孔,却一点也没有苍老她年轻、优雅的心!

我为她的优雅而感动,也被她的激情所感染!年轻时的演奏,大都为了养家糊口,为了名利和欲望,大概只有今天的演奏,才真正是发自内心的喜欢!

看看时间已经很晚了,我才在朋友的一再催促下,离开了天坛。在朋友喋喋不休的埋怨声里,回味着这一场难忘的音乐盛宴!

北京印象之一

两个人的京戏

在天坛公园里,到处可见这样的老人,他们穿着朴素,神情淡漠,看上去和别的老人,没有什么不同。甚至,有的老人还正在做着环卫工作。但工作的间隙,他们很自然地就唱起了京戏。

他们两个人就是一台戏,一个拉京胡,一个唱京戏,唱的有板有眼,拉的有滋有味!完全不在意你听还是不听,看还是不看!

而且天坛公园的围墙下,到处可见喊嗓子的老人。

北京不仅车多、人多、桥多、雾霾多,多的还有这些,让人过目不忘的老人!经过了人生的漫长岁月,似乎只有他们,才能代表北京的韵味和品格!(文/阅读时间作者·宗风秋)

郑重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合适的地方,请联系本站删除,邮箱:599385753@qq.com。

精选图文

53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