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闻网 >娱乐 > 电视剧剧情 > 大秦赋 > 嬴傒 > 嫪毐 > 大秦赋里渭阳君嬴傒和长信侯嫪毐谁的官大?

大秦赋里渭阳君嬴傒和长信侯嫪毐谁的官大?

小编 时间: 浏览:0

君和侯在那个时代都是封邑制度的象征,只不过西周爵位制度只涵盖公侯伯子男五档,春秋战国时期的列国尚且尊崇周礼,周王室之下皆为侯国,称王者可封侯爵,而侯国者只能分封侯以下的爵位。所以为了表彰特殊功勋,照顾宗室亲贵,封君制度应运而生,它的产生是因为侯爵的天花板限制了分封等级,所以君封可以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君称有时候要比侯爵更尊贵,因为它主要是照顾宗室成员和重要勋臣,比如商鞅封为商君。



那么有人会问,既然没资格封侯,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侯爵呢?其实以秦国为例,在秦昭襄王之前,也未分封过侯爵,直到秦昭襄王将周王室之九鼎搬回了咸阳,打破了列国唯周王室为尊的格局,这才有了封侯之举。但君侯的尊卑差异并不大,比如秦昭襄王在位期间分封的武安君白起、华阳君芈戎、泾阳君嬴显、栎阳君白山、穰侯冉、应侯范睢,宗室、外戚、勋臣皆有无差异的君侯封赏,并不是固定的某类人封君,某类人封侯!



白起剧照

还有一个问题,既然秦国在昭襄王之前没有资格封侯,为何二十等军功爵会有侯爵呢?其实商君法里并无二十等军功爵,只有十七等,最高级别为大良造,二十等军功爵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才改良的。所以在秦昭襄王之前,秦国除了王室之外是没有一位侯爵的,哪怕尊贵如秦孝公的商鞅,秦惠文王的张仪,也都只是君爵。所以君爵就是在不逾越礼法的情况下,对功勋、宗亲、外戚的最高褒奖!只不过这个君爵既没有出现在周王室的五等爵位制度里,也没出现在秦国的十七等爵,以及后来的二十等爵中。



要说君与侯谁比谁尊贵,这个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君爵是侯的替代爵位,侯爵又是君爵想表达的意思。

具体到实际案例中,无往不胜、战功卓著的武安君白起,制定远交近攻战略的应侯范睢,谁更尊贵呢?但穰侯魏冉就不一样了,他是秦昭襄王分封的第一侯,份量是远高于君爵的,这里有魏冉的功勋卓著,也有大秦宣太后的血缘影响,在这个层面上看,侯爵又要比君爵尊贵的多。再说上面提到的两侯四君,其中有一侯三君都是秦昭襄王的亲戚,由此也可联想到战国四君(公)子,哪个不是贵胄宗亲?(春申君待考证)



春申君黄歇剧照

其实很多学者总结过战国时期的封君制度,将封君对象定义为三类:国君的亲属和外戚、国君和太后的宠臣、有功的将相大臣。封号的类型也有三种,一是以封邑之名为号,这个比较常见,如平原君;一是以功德为号,如张仪的武君;还有一种是有封号而无封邑的,如武安君白起,马服军赵奢。所以君爵之间本来就是有差异的,国君亲属肯定是最尊贵的,尤其是公子封君的(君王儿子)。其次就是那些获得封邑的君爵,封邑代表着他们享有征税的特权,但是需要国君派“相”掌管封邑内的治理权和军权,而且这个封邑往往不会世袭,此类封君者,当然要比虚衔实在的多。



这里就有一个关键点,周王室旧制中封侯者是有封邑的,但列国封君者不一定有封邑,所以这是君主分封时可以掌控的地方。在秦国未打破周王室的礼仪前,封君其实就是封侯,所封者皆有封邑,昭襄王之后才有所变化。例如秦孝公至秦武王时期,三任国君当中被封君的只有商鞅一人,他在秦孝公时期拥有十五座城池的封邑,与秦孝公出则同车入则同屋,与侯无异。昭襄王之后封君就带有褒奖之用,若注重实际奖赏的,便直接封侯,无需封君,或者以君区别于侯,又或者是累军功为侯、累文治之功为君。



商鞅剧照

渭阳君与长信侯的比较

回到问题当中,公子傒确有其人,但历史上并无太多记载,电视剧《大秦赋》里被描绘成夺嫡公子,后主掌宗族事务,拜驷车庶长。这个驷车庶长其实也是二十等军功爵里的爵位,但在商鞅变法时期,秦国也有此职位,类似的还有大庶长、右庶长、左庶长,(也有学者认为这是爵职一体的)。其中大庶长赞襄国君,大体相当于早期丞相;右庶长为王族大臣领政,左庶长为非王族大臣领政,驷车庶长则是专门执掌王族事务。



由此可见,除左庶长外其余皆是王族专职,商鞅变法之后,秦国行开府丞相总摄政务,各庶长便成虚职,唯独这个驷车庶长仍旧掌宗族事务,秦始皇改革爵位制度后,继而虚化为军功爵位,不再有实职权力。所以《大秦赋》的描写虽然无历史依据支撑,但在逻辑上是行得通的,嬴傒是秦孝文王赢柱的儿子,嬴政的亲叔父,他管理宗族事务责无旁贷。



再从上文介绍的封君类别来看,渭阳君之称呼必然是因地而得,即渭水之阳,古渭水就是流经关中平原,完全有可能作为赢姓宗亲的食邑封地,这个设定也是无历史依据,但非常符合逻辑的。所以《大秦赋》里的嬴傒官职为宗族事务的主管,爵位是君,有食邑,不至于惩罚族人还得请“关内侯”出面。总体来说,《大秦赋》设定的渭阳君属于照顾宗族的封君,而且具有掌管宗族的权力,甚至可以从宗法的角度制约嬴政,参与秦国的重要决策,权力还是相当大的。



再说嫪毐,他是以内侍的身份接近太后,因太后宠溺进而拜为长信侯的,前文说过,封侯是必然会有食邑的,嫪毐的食邑在秦国军事重镇河西太原郡。而至于实权,仅是“宫室车马衣服苑囿驰猎恣毐…事无小大皆决于毐”,也就是与政治决策无关的后宫生活方面,所以嫪毐本人并不能影响秦国政治,这方面比不上嬴傒。但嫪毐封侯以后,其“家中宾客童仆数千之众”,如咸阳内史、卫尉这等军政高官纷纷巴结,并形成长信侯的政治阵营,按照现在的说法,就是结党,这个对秦国朝政的影响就是嬴傒没法比的了。



插一句题外话,秦国人才引进的步伐是走在六国之前的,十七等爵制中,第十等客卿、第十一等正卿,皆是用来引进人才的爵位。如名相李斯,他被推荐于秦王后,立即被拜为客卿,这个客卿后来在二十等爵制中改为左庶长,就是非王族大臣领政的那个职位名称。而最高级别的第十七等大良造,专门授予非王族的“外来户”,比如商鞅、樛游、公孙衍、白起等,这些人都得到了同时期的最高荣誉和封赏。



李斯剧照

这个题外话其实反应了一个问题,那就是秦国除了“逐客令”的短暂时期,都是极为重视外来人才的,相比较而言就会削弱宗室的权力和影响力。所以嫪毐形成政治集团后,赢傒即便是掌握宗室力量,也难以与嫪毐抗衡,因为嫪毐集团里的“外客”太多,且都身居要职,盘根错节于秦国的政治中。

综上所述,其实君与侯并没有本质上的差别,封君制度就是在礼法约束下,对功勋卓著者、宗室外戚亲贵的特殊封赏。但爵位与官职不同,爵者封妻荫子,官者,事上从命,简单说就是一个是奖赏,一个工作。君爵、侯爵在嬴政时期已经是君主调节君臣关系,平衡派系势力的工具了,真正到大封功臣的时候,始皇帝确实封了不少侯爵,这个就另当别论了,毕竟横少六国的功劳不是一个宦官,一个族叔能够比得了的。

郑重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合适的地方,请联系本站删除,邮箱:599385753@qq.com。

精选图文

53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