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闻网 >趣闻 > 历史趣闻 > > > 古人 > 如何 > 上吊图像史:看古人如何上吊

上吊图像史:看古人如何上吊

未知 时间: 浏览:0

上吊图像史:看古人如何上吊

伯林雉经 萧云从《离骚图》

上吊就是用悬挂在高处的绳套自杀,又称自缢。古时以此法自杀的人不在少数,这是一种比较体面的死法,可以在不伤害身体发肤的前提下赴死,而人的脖颈套在绳索之中,呼吸的通道锁闭,悬空状态下无法脱出,即便后悔,也难自救。

较早出现在史料记载中的自缢者是春秋时的晋国太子申生。申生的父亲晋献公宠骊姬,生下一子,骊姬打算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于是开始处心积虑的陷害。适逢申生献肉给晋献公,骊姬命人在肉中下毒,晋献公刚要吃肉,骊姬出面阻拦,命左右试肉,用肉喂狗,狗死,给宦官吃,宦官也死。晋献公大怒,有人劝太子申生前去申辩,申生却说:“国君年老,如果没有骊姬,就会寝食不安。我若申辩,骊姬必定有罪。骊姬有罪会使国君不高兴,我也会因此而内疚。”还有人对太子申生说:“那您可以逃到其他国家去避难。”申生说:“国君还没有查清我的罪过,带着杀父的恶名逃奔,谁会接纳我,我还是自杀吧。”不久,太子申生在新城曲沃上吊自杀。

申生的死,用今天的眼光来看,确是有些痴气,而他虽有贤名,却也未能跳出他所在的时代。屈原在《天问》有“伯林雉经,维其何故”,通常认为伯林即申生的字,屈原从中看到了忠与命的不可兼得,后来他也未能走出这个怪圈。明代画家萧云从在《离骚图》中呈现了这一场景:戴着高冠的贵公子用绳索自悬在树上,四下里空寂无人,只有溘然长逝的生命,在半空中悬置。

绘画中出现上吊的情境,这是极为罕见的,国人喜祥瑞,热衷于趋吉纳祥,不敢直视死亡,上吊图带来的不和谐,颇引人注目。

上吊图像史:看古人如何上吊

王蠋自缢 逯是遒《中国民间信仰》

申生之后,又有齐国人王蠋,此人是齐国退隐大夫。燕将乐毅攻破临淄,一路势如破竹,齐愍王逃奔莒州。乐毅听说王蠋是当世大贤,使人重请他。王蠋说:与其屈从敌人,不如以死激励国人。《史记》载,王蠋“经其颈於树枝,自奋绝脰而死”,齐人大受震撼,共奔莒州,图谋复国。

上吊图像史:看古人如何上吊

陈乔 明刊本《人镜阳秋》

与之相似的,还有李后主的大臣陈乔。赵匡胤命大将曹彬攻打南唐国都金陵,城将破,李后主写下降书,准备出城请降,陈乔劝谏:“自古无不亡之国,降亦无由得全,徒取辱耳,请背城一战。”李后主不听,陈乔遂自缢而死。明刊本《人镜阳秋》中有一帧版画,记陈乔自缢时的场面,他踢到脚下的方凳,脖项中的绳子即将勒紧,画面在这一刻定格,尤令人感慨唏嘘。陈乔之死令李后主颇为尴尬,后来果如陈乔所言,投降后的李后主日子并不好过,最终未能保全自己。

上吊图像史:看古人如何上吊

崇祯之死 十六世纪铜版画

相对于李后主的软弱,声称“君王死社稷”的明朝代皇帝崇祯倒是硬气得多,他的上吊更具有象征意义,在走投无路之际想到上吊,是国人的历史悠久的传统,生长于深宫之内的皇帝,或是受到了来自历史上的投缳者的启发,古老的经验在秘密传递。

上吊图像史:看古人如何上吊

民国石印本《玉历金丹劝世合编》

王公贵族的自缢,是一种体面的死法,白绫也并非普通百姓能用得起。百姓上吊一般用廉价的麻绳,自缢而死者眼睛突出,舌头伸出唇外,种种惨状,带来的是触目惊心的视觉经验。在民间,目睹上吊者的经验不在少数。地府的黑白无常,其中的白无常就是吊死鬼,长舌拖在胸前,甚是可怖。白无常名叫谢必安,黑无常名叫范无救,二人是莫逆之交,范谢二人出行,正逢下雨,谢必安回村去拿雨伞,让范无救在河边等待,结果雨势暴起,河水涨上来,范无救不愿失信,所以仍留在原地,被水淹死。谢必安回来后痛不欲生,吊死在河桥的廊柱上。白无常的死,是为了朋友之间的义,这种品质,如今也是没有了。《玉历金丹劝世合编》中有二人形象,这二人后来成为地府中勾摄生魂的使者。,

汉乐府《孔雀东南飞》中的女主人公刘兰芝,男主人公焦仲卿,一个“举身赴清池”,一个“自挂东南枝”,双双殉情而死,投缳者不止家国之痛,亦有爱的悲歌,为数更多的赴死者,隐藏在历史的褶皱里。

郑重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合适的地方,请联系本站删除,邮箱:599385753@qq.com。

精选图文

53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