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闻网 >趣闻 > 历史趣闻 > 民国初年粤语真的差一票成为国语吗?

民国初年粤语真的差一票成为国语吗?

未知 时间: 浏览:0

谣言。

这和“建国后四川话只差一票就成了普通话”“陕西话差一票就成普通话”,以及“粤语就是唐宋普通话”的说法是一个性质,都是为了体现本地方言的自豪感而编造的谣言。

首先说粤语中的发音,的确与晚唐五代的语言有一定关联,但你试着用粤语读唐诗,你会发现很多很多唐诗读下来,根本就不押韵,甚至不如用我们现在的普通话读着押韵。当然也有很多读下来押韵的,可你不能因为读某首诗更押韵就判定它就是唐宋时期的流行语。事实上有些用现代普通话读起来不押韵的唐诗,用鲁西南方言读下来就会很押韵。那么你能说鲁西南方言就是唐朝的普通话么?

显然是不能的。

再说“一票之差”这个梗。

以北京话为基础的北方话成为官话,从清代中期到清,已经两百年。明代的官话是南直隶(南京)为主体的,这一直延续到清朝初年。往后就是北京话、南京话混同,逐渐转向以北京话为标准音的官话。

民国初期,语言学家们聚集一处,开会决定以后普通话的具体走向。并不是要投票讨论用哪家的方言(粤语?陕西话?四川话?山东话……)作为根本,而是要投票决定“在现行的以北京话为标准音的官话中,有分歧的字到底该是哪个读音”。这个会议进行了一个月,对每个有异议的字都进行了讨论与投票。

清末到民国初年,北京话依然是官话的基础。从上世纪(20世纪)20年代开始,民国教育部开始规定北平(北京)音为标准,并在1932年公布了这个方案。这个方案显然是有效力的,到新中国建立以后,1953年,语言学家俞敏提出:

标准语问题“目前虽然没有公开讨论,可是在写文章的时候、教书的时候、讨论语文问题的时候,们也老把这个概念给夹带进去:有人管它叫‘标准音’,有人管它叫‘普通话’,等到一举例的时候,还是举那老国语——北京话。既然大伙儿可以偷偷的谈,为什么不索性公开提出来一块儿研究研究呢?说真的,现在咱不光需要标准音,并且需要一种经政府明令推行全民公认的标准语”。

于是,由政府统一推广的标准语普通话,就形成了。

即,形成了以北方话(官话)为基础方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标准汉语。

方言投票呢?

这个投票数据是伪造的。

档案上没有,到前些年网上才有,有的说是陕西话差一票,有的说是四川话差一票,还有的说粤语差一票。说真的,方言是很有意思的,粤语是很有特点的,但真没必要靠这种虚构来拔高它的地位。

郑重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合适的地方,请联系本站删除,邮箱:599385753@qq.com。

精选图文

53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