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闻网 >趣闻 > 历史趣闻 > 若没 > 分别 > 十年 > 后的 > 这一次 > 见面 > > 挨骂 > > 陈毅 > 若没分别十年后的这一次见面“挨骂”, 陈毅可能与元帅军衔失之交

若没分别十年后的这一次见面“挨骂”, 陈毅可能与元帅军衔失之交

未知 时间: 浏览:0

1934年10月中央苏区一别,直到1944年,陈毅来到延安,才和老战友毛泽东重逢。谁知见面之后,毛泽东却对他大发一场脾气。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这不得不说一说黄花塘事件。

1942年3月,新四军政委和华中局书记刘少奇要回延安去。临走前,刘少奇制定华中局书记由饶漱石来代理,军分会由军长陈毅代理也就是说,以饶漱石为一把手,陈毅为二把手。陈毅没意见,服从了这个安排。

5月,饶漱石去淮南检查工作。

在饶漱石走后,华中局便有一些议论,即代理华中局书记的,为什么不是陈毅而是饶漱石?不少人认为陈毅德高望重,更为合适。饶漱石知道这些议论,感到压力巨大。9月1日,党中央提出各根据地要实行党政军一元化领导。陈毅比饶漱石资格老,又有黄桥决战的战功,随时可能被中央任命为华中局书记。饶漱石更加不安了。于是,他便抓住陈毅在1929年4军七大主持会议选掉毛泽东前委书记职务的历史以及陈毅心直口快的个性,借口开展整风运动,说陈毅早就反对毛主席,一贯反对政治委员制度、排挤书记。10月16日,饶漱石在黄花塘驻地组织对陈毅的斗争会。

饶漱石为什么敢组织斗争会呢?因为他抓到了陈毅“反毛”的新“把柄”:

有一天,陈毅在军部处理公务,其他人都走了,就随便地和秘书聊天,看到桌上放着一叠中央规定的整风必读文献,他就问,你这些书都读了吗?接着他随口感慨说,这些书都是好书,可是不要看这些书讲得头头是道,执行起来就不一定真这样,我看得多了,在井冈山就看到了,有些事情就不是照样执行的。这些话,当时听来显然不太恭敬。秘书很单纯,吓坏了,回去也不敢和谁讲。过了些日子,上面再次强调整风要敞开思想,秘书就着急了,那天他看到饶漱石一个人在黄花塘边乘凉,就走上去谈了这件事,饶说,行了,知道了。表面平平淡淡,实际如获至宝,认为抓住了陈毅过去反毛,现在还反毛的“把柄”。(《访吴克斌:毛泽东和陈毅》,载《说不尽的毛泽东》。)

会后,饶漱石致电毛泽东、刘少奇,说陈毅“以检讨军直工作为名召集20余名部、科长会议来公开批评政治部、华中局及我个人”,并且还煽动一些干部联名向中央发电报批评陈毅“反毛”。

饶漱石拿陈毅没办法,只好向党中央发电报,报告事情的经过,并检讨了自己随便说话等错误。

接到他的电报后,毛泽东从延安作出了回复:

一、此次事件是不好的,但是可以讲通,可以改正的。

二、我们希望陈来延安参加七大。如陈来延安参加七大,并在此留住半年左右,明了党的新作风及应作重新估计的许多党内历史上重大问题……则一切不和均将冰释,并对党有极大利益……陈来延期间内职务由云逸暂行代理,七大后仍回华中,并传达七大方针。

在电文中,毛泽东指出问题的实质,不是所谓的陈毅“反毛”,而是陈饶不和,一针见血

1944年3月7日,经过长途跋涉,陈毅到达延安。

陈毅行程数千里,要见毛泽东了,但因为黄花塘事件心中一直惴惴不安,尤其是对毛泽东会以什么态度待他,心中无数。

因此,他第一次见到毛泽东时,毕恭毕敬。

十年之后再次见面,岂不料,毛泽东果真对他发了大脾气。宋时轮回忆:

“公事公办样的谈话后,毛泽东忍不住发了脾气,他说,你这个陈毅,我们10年不见面了,老战友,老朋友,你怎么这个样子!有人说了什么,大家交心嘛,你这样子我还敢跟你说话吗?”

原来,陈毅完全是多想了,毛泽东还是当年和他在井冈山时一起促膝谈心的那个毛泽东!

陈毅听了毛泽东的这一席话,十分感动,立即放下了包袱。随后,两人像在井冈山时那样交流、谈话。

陈毅原本准备到延安“请罪”,结果,毛泽东反给他做思想工作。

之后,两人越来越亲密。

这令毛泽东也十分高兴。1944年12月1日,他在给陈毅的一封中写道:

“你的思想一通百通,无挂无碍,从此到处是坦途了。”

在毛泽东的帮助下,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交流,远离党中央多年的陈毅终于在政治上变得成熟了。随后,在党的七大会议上,他当选为中央委员,接着被任命为中央军委委员。多年在全党乃至在新四军地位都不高的陈毅,终于获得了他应有的地位。

后来,有人说,陈毅正是因为来到延安,才又开始一段新的征程,否则,他就不可能成为三野大军的统帅,就不可能有解放战争的辉煌,甚至与之后的元帅军衔也可能失之交臂,最多是一个上将。

而他这个新起始,恰恰与毛泽东有关。

郑重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合适的地方,请联系本站删除,邮箱:599385753@qq.com。

精选图文

53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