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闻网 >趣闻 > 历史趣闻 > 朱元璋 > 朱元璋为何宁肯被骂,也要将蓝玉处死?

朱元璋为何宁肯被骂,也要将蓝玉处死?

未知 时间: 浏览:0

因为对于朱元璋来说,挨不挨骂不重要,但蓝玉一定要死很重要。

蓝玉案,是洪武朝最后一个大案。此案牵连无数,几乎将大明新生代勋贵和五军都督府高级将领一扫而空。其严重的后果,在几年后的靖难战争中暴露无遗。

作为大明的开国皇帝,朱元璋知不知道如此大搞株连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他当然知道。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为何还坚持要将蓝玉处死呢?

对于蓝玉本人,他的死可谓既咎由自取,又无中生有。而受其牵连的武勋集团,可谓是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他们头上的都是一座座大山。今天笔者就结合史料,来聊一聊蓝玉案。

 

朱元璋与太子朱标剧照

蓝玉的发家史

蓝玉,定远人,明朝开国功臣常遇春的小舅子。可以说他和常遇春之间的这层关系既是他晋升的敲门砖,也是日后惨遭清算的夺命符。

在大明成立之前的开国战争中,蓝玉功劳不大,电视剧《朱元璋》中把守卫洪都的功劳按在了他头上,其实是错误的。因此洪武三年第一次大封功臣的时候,6位公爵、28位侯爵和2位伯爵的名单中,并没有蓝玉的名字。

但此后蓝玉平定四川,北征沙漠,讨伐西番,终于在洪武十二年(公元1379年)凭借扎实的战功受封永昌侯。此后这位永昌侯又先后作为副手,跟着傅友德平定云南,跟着冯胜收复辽东。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8年)的时候,蓝玉作为主帅率军北伐,在捕鱼儿海大破元军。包括北元皇帝次子地保奴在内的公主、妃嫔百余人,吴王朵儿只、代王达里麻及平章以下官属三千人、男女七万七千余人被一举俘虏。这场北元版的“靖康之难”,不但令北元朝廷元气大伤,也成就了蓝玉一代战神的赫赫威名。班师之后,蓝玉因功进封凉国公。

 

蓝玉剧照

蓝玉这个人,《明史》对他有一个评价:“长身赪面,饶勇略,有大将才”。简单来说就是蓝玉身材高大,面如重枣,智勇双全,如同传说中的武圣关羽一样。可惜关圣人的毛病:骄横,蓝大将军也一样拥有。

捕鱼儿海大捷之后,蓝玉班师回朝夜过喜峰关(喜峰口位于唐山市北部迁西县与宽城县接壤处,是燕山山脉东段的隘口)。就因为守关官吏未能及时开门迎接,蓝大将军一怒之下,竟然挥军拆毁关隘,扬长而去。其实大军半夜扣关,守关官吏职责所在,必然要查证核实,并无不妥。随即又有人向皇帝打小报告,称蓝玉凌辱北元皇妃,致其羞愤自杀。

蓝玉性格上的这些弱点,放在普通人身上,当然早就被干掉了。但对于朱元璋来说,只要蓝玉还有用,这些都不是缺点,至少他都能忍。因此此事最终以蓝玉原本的梁国公,被改为凉国公而了事。

我们上文说过,蓝玉是常遇春的小舅子,而常遇春的女儿,是皇太子妃。换句话说,蓝玉既是太子妃的舅舅,当然也算是太子朱标的舅舅。因此长久以来,蓝玉一直是坚定的太子党。只要他忠于太子,朱元璋就不会对他下手。

 

喜峰口长城

太子薨逝,改变历史

但是太子朱标在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四月不幸去世,整个洪武朝政局迎来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时刻。朱标是朱元璋嫡长子,从小就一直被作为接班人培养。现在他突然去世,朱元璋本人又垂垂老矣,选谁作为新一任接班人呢?

朱标死后,恰巧在四川发生了月鲁帖木儿叛乱。蓝玉当时已经收到了太子去世的噩耗,谁都知道此刻的当务之急是确定新接班人。月鲁帖木儿之乱,疥癣之疾而已,为何要自己亲自出马?蓝玉对于朱元璋的意图,产生了极大的疑惑。反映到桌子上面的,就是蓝玉在执行命令的时候大打折扣。

既而有诏命玉讨建昌叛酋月鲁帖木儿玉,又欲探入番地,取道松叠,以达建昌。会霖雨积旬,河水泛急,玉悉驱将士渡河,麾下知非上意,多相率道亡。玉不得已,乃由陇右抵建昌。—《明太祖实录卷二百十七》

从这条记录可以看出几点:第一、蓝玉确实在执行朱元璋旨意的时候出现了犹豫。第二、蓝玉的部队更多的是忠于皇帝,而非大将军本人。第三、蓝玉南下平叛,实属心不甘情不愿。相信这些情报很快就会到达朱元璋的手上,本来就在犹豫接班人人选的老皇帝必然会给蓝玉一个负面评分,甚至有可能朱元璋心中已经动了对蓝玉的杀心。

 

太子朱标剧照

因为在排除从皇次子秦王朱樉、皇第三子晋王朱棡和皇第四子燕王朱棣中挑选新太子之后,老朱剩下的人选其实就两个人:太子次子朱允炆和第三子朱允熥。二人之中朱允炆是皇太子次妃吕氏所生,朱允熥却是皇太子妃常氏所生。

笔者在之前的文章中分析过,从宗法角度说,在太子嫡长子朱雄英早夭之后,朱允熥才是朱元璋的嫡长孙,按理他才应该是皇太孙的第一人选。但是无论是16岁的朱允炆,还是15岁的朱允熥,显然都无法像他们的老爹朱标那样政治手腕圆滑高超。而已经65岁的老皇帝朱元璋,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再去培养他们。这样一来,只剩下一条路,将军权交到皇族手上,把飞扬跋扈的武勋集团连根铲除。

因此当朱元璋册立朱允炆为皇太孙,而排除了和武勋集团联系紧密的朱允熥之后,蓝玉等人的命运就已经注定。可怜蓝玉本人对此浑然不觉,洪武二十五年年底创建皇太孙属官时,宋国公冯胜、颖国公傅友德封太子太师,蓝玉则和曹国公李景隆封太子太傅。蓝玉和朱元璋是儿女亲家,两人辈分相同。李景隆则是朱元璋外甥李文忠的儿子,算起来和皇太孙朱允炆辈分相同。蓝玉可能是耻于和孙子辈的李景隆同封太子太傅,因此非常不满,竟然口出怨言称:“我不堪太师耶!”这句话一说,相信朱元璋心中再没有一丝犹豫。

无中生有的蓝玉案

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二月,锦衣卫指挥蒋瓛首告蓝玉谋反。说是凉国公串联在京勋贵和高级将领,准备趁朱元璋2月15日亲耕籍田的时候起事造反。所谓的天子亲耕籍田,是指春耕之前皇帝率诸侯和文武大臣亲自耕田的典礼。

朱元璋迅速组织抓捕,将包括凉国公蓝玉、鹤庆侯张翼、普定侯陈桓、景川侯曹震、舳舻侯朱寿、东莞伯何荣、吏部尚书詹徽,侍郎傅友文在内的大批勋贵及文武官员逮捕。这些人在受到审讯之后被全部处决,还牵连了大批中高级武官。

 

朱棣剧照

蓝玉党羽

根据《明史》记载,蓝玉一案涉案勋贵共计“一公、十三侯、二伯。”

一公:凉国公蓝玉。

十三侯:景川侯曹震、鹤庆侯张翼、会宁侯张温、沈阳侯察罕、普定侯陈桓、舳舻侯朱寿、宣宁侯曹泰、东平侯韩勋、安庆侯仇正、怀远侯曹兴、全宁侯孙恪、西凉侯濮玙、东川侯胡海之子胡玉。

二伯:东莞伯何荣、徽先伯桑敬。

这些人中,蓝玉、曹震、张翼、张温、胡玉、察罕、陈桓、朱寿、何荣,是钦定《逆臣录》中被点名的“逆臣”。而韩勋、曹泰、曹兴、孙恪、濮玙、桑敬则被《明史》明确记录“坐蓝玉党诛”。唯一《明史》与《逆臣录》俱未收录的是安庆侯仇正。但据大内密档《太祖皇帝钦录》所记载,仇正是在山西被晋王朱棡处决。

(洪武二十六年四月)十七日,又奉圣旨徽先伯、安庆侯,这两个都废了。凤翔侯、永平侯,早发回来。钦此。—《太祖皇帝钦录》

 

常遇春剧照

此外常遇春之子、太子妃常氏的弟弟开国公常升,作为朱允熥的舅舅,也在本案中惨遭株连。虽然其名字没有出现在《逆臣录》上,《明史》在其本传中对他是否名列蓝党也难以确定,甚至提出了常升是在靖难战争期间战死的可能性。但是在《太祖皇帝钦录》中,依然为我们提供了线索:

洪武二十六年五月二十四日,镇抚程鹏赴京回还,启:“五月十四日,奉天门晚朝,奏犯人常升、孙恪下家人一十六名,火者七名。奉圣旨:但是男子,着王那里就都废了,妻小就那里配与人。钦此。”—《太祖皇帝钦录》

朱元璋让晋王将开国公和全宁侯的家人就于山西全部处死。常升本人此前已被召回南京,从上文语气来看,必然已遭不测。除了公侯之外,被列为蓝党的还有:

左军都督黄辂、杨泉、马俊,右军都督王诚、聂纬、王铭,中军都督谢熊、汪信、萧用,前军都督杨春、张政,后军都督祝哲、陶文、茅鼎。

从履历来说,这些勋贵和武将,基本都是和蓝玉一起在四川、云南、辽东、北伐时共同奋战过的老部下、老战友,也是为大明天下立下过不世功勋的功臣。他们没有死在开疆拓土、保家卫国的战场上,却最终死在了巍巍皇权的无限算计之下,委实是可悲、可叹!

蓝玉冤不冤?

蓝玉之罪,罪在将来。对于朱元璋立朱允炆为皇太孙,相信包括蓝玉在内的武勋都会有所不满。但是在朱元璋还活着的时候,这些人最多也就私底下发发牢骚。让他们造反,借他们一百个胆子也不敢。

蓝玉等人死后,朱元璋组织颁布了《逆臣录》,里面有大量案犯的证词。可惜这些供词前后矛盾,漏洞百出。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蓝玉案就是一场冤案。笔者不想展开讲大道理,单从几个历史细节中,大家就可以品一品。

其一、蓝玉被诛杀,是在二月十日,当天刑场上还有一位目击证人:他的女婿、朱元璋第十一子蜀王朱椿。蜀王的封国在四川成都,他千里迢迢赶回南京,却距离其岳父受刑的时间分毫不差,是不是细思极恐?两天后,惊魂未定的蜀王匆匆返回封国。

 

蜀王朱椿画像

其二、正月十七日,皇第十四子肃王朱楧、皇第十五子辽王朱植、皇第十六子庆王朱栴、皇第十七子宁王朱权匆匆离开南京,前往各自封国就藩。这其中有两个可疑之处。

第一个是他们的王妃。一般来说,亲王都是成婚之后才会就藩,而且王妃都是勋贵之女。比如蜀王的王妃是蓝玉之女,皇第十二子湘王的王妃是靖海侯吴祯的女儿,皇第十三子代王的王妃是魏国公徐达的女儿。

第二个是他们的封国。一般来说,亲王都是等封国王宫建造完成之后才会就藩。可是这次四位亲王之国,封国不但王宫尚未竣工,连基本的供养王府护卫大军的条件都不具备。

癸亥,诏肃王楧、辽王植、庆王栴、宁王权之国。初命肃王都甘肃,辽王都广宁,庆王都宁夏,宁王都大宁。至是甘肃以狭西各卫调戍士马未集,命肃王且驻平凉。广宁以宫殿未成,命辽王且驻大淩河北。宁夏以粮饷未敷,命庆王且驻庆阳北古韦州城,以就延安、绥德租赋。惟宁王就国。—《明太祖实录卷二百二十四》

之所以如此匆忙,其实很好理解。朱元璋已经下定决心铲除勋贵,所以儿子们就没有联姻的必要了。同时蓝玉党羽众多,老皇帝本人为谨慎起见,让儿子们分散各地,也是一个保存革命火种的好办法。

结语:太子朱标死后,为了江山不变色,朱元璋在册立文官集团背景的朱允炆为皇太孙后,对以蓝玉为首的武勋集团进行了一次大清洗。对于老朱来说,这是一次必要而且必需的行动。把兵权分到皇族手上,总比掌握在外人手上要好。即使日后发生了靖难战争,夺取皇位的不还是朱元璋的儿子朱棣么?江山还是姓朱,又有什么不同?

当然此案后遗症极大,朱元璋不得不让自己的驸马王宁、李坚亲自执掌五军都督府。到了九月份,朱元璋下旨赦免胡蓝党羽,以免人才流失过于严重。

至九月,乃下诏曰:“蓝贼为乱,谋泄,族诛者万五千人。自今胡党、蓝党概赦不问。”胡谓丞相惟庸也。—《明史卷一百三十二·列传第二十》

当年十月,由于各地有大量的武官职位空缺无人替补,朱元璋只能下旨让已经退休的武官们出山再就业,重新出任各卫指挥一职。

蓝玉作为明初一代战神,他的死令人惋惜。而作为其党羽惨遭株连的武勋集团,更是令人扼腕。讲个小故事,靖难战争后期朱棣大军杀到长江边上,负责江防的都督陈瑄卖主求荣。可是我们真的能骂他吗?当年他可是蓝大将军帐下的亲兵,谁又能说他的行为不是为老上司复仇呢?

郑重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合适的地方,请联系本站删除,邮箱:599385753@qq.com。

精选图文

53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