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闻网 >趣闻 > 历史趣闻 > 何应钦评价 何应钦的四大金刚

何应钦评价 何应钦的四大金刚

未知 时间: 浏览:0

何应钦简介

提到何应钦简介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他是中华民国时期的一级上将,出生在贵州,小时候的他就特别的勤奋好学,身体素质也特别的好。

何应钦将军

何应钦将军

他的努力勤奋让他在1908年清政府陆军部招收去日本振武学校留学的学生考试中,以第一名的成绩成功应选。在此期间,除了军事方面的学习外,何应钦也开始接受反封建反清政府的革命思想,并加入了由孙中山先生创办的同盟会。1911年武昌起义胜利后,何应钦随着得到消息后的同盟会成员一同回国,参加了讨伐袁世凯的行动。在讨伐袁世凯的行动失败之后,何应钦再次回到了日本振武学校继续学习,在完成了振武学校的学业之后,何应钦又到了日本士官学校继续学习。1916年何应钦在日本士官学校毕业之后便回到了中国,起先在刘显世创办的讲武学堂从黔军第一师第四团团长兼学生营长,后来一度升任到讲武学堂校长兼黔军参谋长。

1924年,在孙中山先生命人四处揽才时,何应钦奔赴广州,并在孙中山先生的元帅府任参议。因何应钦与蒋介石同为日本振武学校的学生,且何应钦在贵州讲武学校时在外是颇有名气的,被蒋介石看中,并参与了黄埔军校的创立,后来何应钦随着蒋介石东征西奔,深得蒋介石的倚重。在国民党内部逼蒋介石下野时,何应钦判断失误,暗中支持蒋介石下野,遂两人之间生了隔阂。虽然后来何应钦再次得到了蒋介石的重任,但在国民党逃到台湾后,何应钦被排挤出了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在从政事业上备受冷落。1987年,享年98岁的何应钦病逝。

何应钦评价

何应钦作为国民政府高级军事将领,他所做的事,都影响了中国近代历史的进程。对何应钦评价,要从多个方面来进行。

何应钦照片

何应钦照片

首先要对何应钦的亲日态度进行批判。何应钦作为国民政府的高级官员,在20世纪三十年代,与日本签订了两个臭名昭著的协定,即《塘沽协定》和《何梅协定》,这两个协议,是何应钦一生的污点。也正因为如此,他也背上了卖国贼的骂名。

不过,对于何应钦的军事才能,还是要给予肯定。他是蒋介石麾下的一员大将,是国民革命军队一级上将。在抗日战争时期,何应钦作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参谋长,主要负责制定军事计划和对各个战役的总体指挥,对抗日战争做出了积极的贡献。1944年,何应钦被任命为中国战区陆军总司令,统一负责西南战区的军事指挥兼贵州全省党政军事宜。在这段时间里,何应钦训练了36个陆军师,这些军队成为了反攻的利器。1945年,何应钦指挥中国远征军第二次入缅作战,取得了第二次缅甸战役的胜利。这些事情,足可以说明何应钦有着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

作为蒋介石的追随者,何应钦有着坚定的反共态度。无论是在哪一个岗位上,何应钦的反共态度依然不曾改变。也是在他的主持下,顾祝同制造了骇人听闻的“皖南事件”。他的反共心态,注定使他不能在大陆生存。

随着历史的推移,对何应钦评价,也越来越客观。总的来说,何应钦对中华民族,有功也有过。

何应钦的四大

何应钦的手下,有着一批精兵强将。在这批人员中,最有名的就是何应钦的四大金刚,他们分别是刘峙、顾祝同、钱大钧、蒋鼎文。

晚年的何应钦

晚年的何应钦

刘峙是何应钦的四大金刚之首,同时也是蒋介石的爱将之一。他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曾任国民党黄埔军校的教官。1926年开始参与北伐,素有“福将”之称。1930年在蒋介石麾下参加了中原大战,并连战连捷,得到了蒋介石的赏识。抗战时刘峙升任第一战区第二集团军司令、第五战区司令。1948年又被任命为徐州剿总司令,在淮海战役中被解放军击败。

四大金刚之二的顾祝同,是新四军最为仇恨的。1941年,他在蒋介石的授权下,对皖南的新四军发动了进攻,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杀害了无数抗日英雄。抗战胜利以后,顾祝同曾任陆军总司令,参谋总长。1949年跟随蒋介石套往台湾,最终被蒋介石冷落。

钱大钧是何应钦四大金刚中军功最小的。因为他并不是一开始就跟随蒋介石。而是在军阀混战中投靠了蒋介石。不过钱大钧也是蒋介石最任的人,他曾经做过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主任,负责蒋介石的安全。之后又被任命为军统局局长、海市长兼淞沪警备司令。跟随蒋介石逃亡台湾后依然被蒋介石所冷落。

蒋鼎文,是一个打仗赚钱嫖赌样样精通的人。单就军事才能而言,蒋鼎文在前期的内战中,有着不错的表现。成为何应钦的四大金刚也因为这个原因。但是由于在抗日战场上一败涂地,最终被蒋介石所弃用。

这四个人就是何应钦的四大金刚,称他们为何应钦的四大金刚,不是因为他们得到何应钦的栽培,而是他们皆为何应钦担任黄埔教育长时期手下的教官。

延伸阅读:何应钦简介 何应钦和冈村宁次是什么关系 何应钦的四大金刚 如何评价何应钦 何应钦为什么被派受降 何应钦祖坟在哪里 西安事变何应钦做了什么 何应钦的晚年岁月 何应钦的晚年岁月如何 何应钦的后代 关键字:何应钦 责任编辑:zhuzhengnan

郑重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合适的地方,请联系本站删除,邮箱:599385753@qq.com。

精选图文

53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