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闻网 >趣闻 > 历史趣闻 > 卡夫卡的婚姻 卡夫卡有什么作品

卡夫卡的婚姻 卡夫卡有什么作品

未知 时间: 浏览:0

卡夫卡简介

弗兰兹·卡夫卡是奥地利著名的表现主义作家,出生于犹太商家庭。在卡夫卡简介中,提到最多的是他生命的短暂和他一生所遭遇的不幸。他所处的时代和社会生活环境,以及他的家庭都对他的思想和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卡夫卡

卡夫卡

1883年7月3日,卡夫卡出生于奥匈帝国统治下布拉格的一个犹太商人家庭,幼时接受的是德语教育。1901年进入布拉格大学攻读日耳曼语言文学,后来迫于父命改学法律,并于1906年获得法学博士学位。1908年起,卡夫卡在一家半官方的工人工伤保险公司供职,1917年患肺病,1922年病休,1924年6月3日病逝于维也纳附近的基尔林疗养院,终年41岁。

从卡夫卡简介中可以看出,他的一生非常短暂,年仅41岁就离开了人世。而且,卡夫卡的一生也是非常不幸的。他生活的时代正是奥匈帝国的期,当时的布拉格,民族矛盾、政治矛盾十分尖锐,帝国摇摇欲坠。作为犹太人的卡夫卡与撕拉夫人没有什么往来,而布拉格的多数民族是斯拉夫人;他受的是德语教育,这使他与周围的人没有共同语言,这样一来他的生活显得特别孤立。

卡夫卡的父亲是个白手起家的商人,性格刚强,在家庭中有绝对的权威,对自己唯一的儿子态度简单粗暴,作风专横。卡夫卡从小就感觉到来自父亲的压力,一生都生活在父亲的阴影下。这样的生活环境以及他内向的性格特点,以至于写作成为他唯一的精神寄托。

卡夫卡的婚姻

卡夫卡是奥匈帝国统治下的捷克小说家,出生于犹太商人家庭。他有一个非常暴躁的父亲,性格刚强,对自己唯一的儿子态度简单粗暴,他从小就生活在父亲的阴影里,以至于卡夫卡的婚姻也受到了来自家庭的影响。

卡夫卡

卡夫卡

卡夫卡曾三次订婚,又三次主动解除婚约,始终没有建立自己的家庭。只是在他离开人世的半年多以前才与一名叫多拉·迪阿曼特的年轻犹太女子同居。卡夫卡的婚姻之所以如此艰难,是因为他不堪的家庭环境影响的。他觉得婚姻并不能给他带来安全感,反而还会掠夺他的灵魂和肉体的双重自由,卡夫卡终其一生都游离于婚姻的城堡之外。

卡夫卡并不是一位缺少爱情的人,身高一米八二的忧郁帅哥在二十出头时就吸引了美丽的菲利斯,随即两人便开始谈婚论嫁,但是很快就被卡夫卡解除了婚约。愤怒的菲利斯叫了几个剽悍的姐妹以虚拟法庭的形式审判了这位“奥地利陈世美”,这一幕被卡夫卡转化为文学形式,构成了《诉讼》的主体。之后卡夫卡又有几次婚约,但无一例外都被他解除了。

有着世界上最焦灼灵魂的卡夫卡根本不适合婚姻,他也为此非常抵触婚姻。但是在他离世前一年,身患肺痨的卡夫卡在一个疗养院里看到了一位正在杀鱼的女孩,说了一句:“如此美丽的一双手,却干着那么残忍的事”。之后这位女孩爱上了卡夫卡,爱情这味药让卡夫卡的病好转,但是好景不长,病情继续恶化。最终,卡夫卡因肺病离开人世。

卡夫卡作品

卡夫卡出生在一个犹太商人家庭,他的父亲是经过艰苦创业成功的商人,因此他父亲在家庭的地位是绝对的。他从小就生活在父亲的阴影下,再加上社会环境的影响,这使得卡夫卡作品的特点和这个世界是正相对应的。

卡夫卡像

卡夫卡像

卡夫卡作品主要是以小说呈现的,他是欧洲著名的表现主义作家。一生写过4部短篇小说集和3部长篇小说。可惜生前大多未发表,3部长篇小说也均未写完。他生活在奥匈帝国即将崩溃的时代,又深受尼采、伯格森哲学影响,对政治事件也一直抱旁观的态度,所以卡夫卡作品大都用变形荒诞的形象和象征直觉的手法,表现被充满敌意的社会环境所包围的孤立、绝望的个人。

《判决》是卡夫卡最喜爱的作品,表现了父子两代人的冲突,但是作品的内涵显然不是仅仅表现父子冲突,在深层含以上他是想埋葬父亲,以确立自己作为新的一家之主的地位。小说在体现卡夫卡独特的“审父”意识的同时,也表现了对家长式的奥匈帝国统治者的不满。

卡夫卡之所以喜欢这部作品,正是因为他所在的家庭环境所致,他父亲是一位创业成功的商人,其家庭地位是绝对的,卡夫卡从小就生活在父亲的阴影里。同时卡夫卡生活和创作的主要时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家庭因素与社会环境,造成了他与社会与他人的多层隔绝,使得卡夫卡终生生活在痛苦与孤独之中。

延伸阅读:小说家卡夫卡去世 责任编辑:guanhuimin

郑重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合适的地方,请联系本站删除,邮箱:599385753@qq.com。

精选图文

53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