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闻网 >趣闻 > 未解之谜 > 如果 > 一直 > 向下 > 挖洞 > 人类 > 需要 > 多久 > 能挖 > 穿 > 地球 > 如果一直向下挖洞, 人类需要多久能挖穿地球?

如果一直向下挖洞, 人类需要多久能挖穿地球?

未知 时间: 浏览:0

相当久,至今人类挖过的最深的洞,也还没有挖穿地壳。

挖掘工作并不是简单的一路向下,就是挖出来的土也需要清理出去,这本身就是一个很费劲的事。

那么这种事适合谁来干呢?当然是苏联!

苏联的暴力美学花在挖穿地球这上面真的是莫名契合。

我们都知道,冷战期间,美苏之间有着一场全方位的斗气竞赛。两个国家谁也不服谁,上太空要比、军队力量要比、深潜要比,那怎么不来一场挖洞竞赛?

早在1957年,美国的海洋物理学家就提出了一个想法:在大洋底部打一口超深钻井,为地球科学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确定不是较劲?)。同一年,另一批的美国科学家正式向国家科学基会(NSF)提出了莫霍计划(Project Mohole)。

哪知道这件事不好干,原计划预计会耗费1500至2000万美元,结果,大概钻了有2年,才钻孔达到了183米,而且随着深度的增加,项目的计划费用也陡升至1.1亿美元,计划不得不搁浅。

而苏联一看美国佬这么没毅力!那更要挖一个超深钻井,一旦成功,谁强谁弱一目了然。

科拉井于1970年开钻,正值纪念列宁诞辰100周年,从地表至7000m深的钻进过程都比较顺利,随后钻头进入到一个相对脆弱的岩层中。在继续向下挖掘的时候,周围的岩石突然出现了塌落,塌落的碎石正好卡住了钻杆。操作人员试图提起钻头,不料钻头也在提升过程中意外掉落,这样的事故发生了不止一次,钻探进度也因此受阻。

经过好几年的努力,科拉井终于迎来了它首个历史性时刻:

1979年6月,钻孔深度达到了9584m,一举打破由美国奥克拉荷马州Berthar Rogers超深钻孔保持的世界记录。

进入深度10km的岩层后,钻头和钻杆的自重已经超过了200吨。

再加上与周围岩石的摩擦力,钻杆有些不堪重负,好几次都被拧断了。

巨额的投入换来了持续的进步。

1983年,钻孔首次突破了12000m的深度。

到了1989年,科拉超深钻孔深度更达到了史无前例的12262m。

按照人们的设想,科拉井在4年后就可达到15000m的目标。

但由于井底温度比预想中更高,在目标深度更可能达到300℃以上,钻探工作被迫终止了。

现代地理告诉我们,地球的结构类似鸡蛋,有地壳有地幔有地核,这些复杂的结构我们又是如何得知的呢?

其实类似于我们挑西瓜的过程,在买下之前只能通过间接的方式判断好坏。科学家们也是用同样的方法间接推测出地球的内部结构的。挑西瓜时我们会轻拍表面,以声音来判断它的成熟程度,地理上,科学家们则用地震波来干这种事。

1909年,地震学家莫霍洛维奇就“听”到了一些蛛丝马迹。他在计算地震数据时意外发现,地震波传播速度在地底约54公里处突然有明显的增长。由于地震波在不同的物质中传播速度不同,这说明在地壳下还存在着另一种性质不同的东西,也即我们所说的地幔。大家也终于开始意识到,原来地球内部是分层的。为了纪念他的贡献,人们就将地壳与地幔的分界面命名为莫霍面。

之后,地理学家古登堡在统计全球的地震数据事,发现地震的纵横波传递存在盲区。假设在北极发生了地震,那么南半球的澳大利亚就完全接收不到地震的纵横波。而与北极相对应的南极大陆,却只能接收到纵波。如果地球内部是均匀的地幔,那么理应全球都能感受到地震波才对。

于是古登堡作出了大胆的假设:这是因为地球内部还存在着一个液态的地核。由于横波无法在液体中传播,所以在经过地核时就会被挡住,这样才能解释南极大陆只能接收到地震纵波的现象。

随着各国科学家的深入研究,人们对地球构造的认识也越来越具体。地球构造的最后一块拼图是由丹麦地震学家英厄·莱曼补上的。计算了大量地震波速度后,她发现在深度接近3000km时横波速度消失了,这符合液体不传递横波的理论。但到了5000km以下,横波又重新出现。通过推断她得出结论,地核内应该还存在着一个固态的内核

这才有了我们今天地壳、地幔、地外核、地内核的构造模型。

虽然12262米的垂直钻孔已经十分惊人,但这个深度甚至还没接近地壳的厚度,仅仅相当于地球半径的0.2%而已。地球内部的样子我们依旧无能知晓。

所以战斗民族倾国之力,挖了20年,也不过给地球挠了个痒。

多少年挖穿?难度都和前20年一样的话,估计还要10000年吧。

郑重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合适的地方,请联系本站删除,邮箱:599385753@qq.com。

精选图文

53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