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闻网 >趣闻 > 历史趣闻 > 司马昭 > 司马昭弑君 我没有杀皇帝,为什么要承担弑君的罪名?

司马昭弑君 我没有杀皇帝,为什么要承担弑君的罪名?

未知 时间: 浏览:0

曹髦被杀,是曹后期发生的一起重大事件。在权臣司马昭谋朝篡位过程中,引发了当时傀儡皇帝曹髦的强烈不满,在讨伐司马昭时,不幸当街被杀。司马昭也落下了弑君的罪名,还落下了“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骂名。

 

司马昭:我没有杀皇帝,为什么要承担弑君的罪名?

皇帝当街被杀,作为在曹魏政权占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士族,虽然对曹髦遇害表示了痛惜之情,却没有人站出来谴责司马昭弑君。为什么这样呢?士族就这么没骨气是吗?个中原因恐怕不是那么简单。

除了因为曹髦被杀纯属意外,并非司马昭蓄意谋杀这个原因之外,还有个重要原因,就是当时司马家族已经几乎掌控了曹魏,士族也基本都倒向了司马家族。

诡异的是,司马昭最后封晋王,士族却无人劝进他称帝。司马昭死后,他儿子司马炎即晋王位之后,士族立刻劝进司马炎篡魏自立。这明显和曹髦被杀有着直接关系。

司马昭加紧篡权,曹髦以卵击石、孤注一掷终被反杀

司马师在寿春平叛时,因为眼疾发作而病死军中,临死前把权力移交给司马昭。司马昭接过他的衣钵,仍然牢牢控制着曹魏的朝政大权。为了尽快改朝换代,司马昭一直没有消停过。

 

司马昭:我没有杀皇帝,为什么要承担弑君的罪名?

司马昭多次威逼朝廷给他加官进爵,也多次假惺惺地拒绝。司马昭平定毌丘俭、文钦之乱以后,朝廷册封司马昭为晋公,加九锡,进位相国。司马昭连续拒绝了9次才作罢。

五月,天子以并州之太原上党西河乐平新兴雁门、司州之河东平阳八郡,地方七百里,封帝为晋公,加九锡,进位相国,晋国置官司焉。九让,乃止。-《晋书·文帝纪》

过了两年,司马昭再次逼迫朝廷给他加九锡,封晋公,然后司马昭再次拒绝。此时司马昭权倾朝野,士族也基本站在了司马家族一边。司马昭已经基本具备了称帝的条件,等待曹髦的只有一条路,那就是被迫禅位于司马昭。

在这样的情况下,曹髦忍无可忍,以卵击石,对司马昭发起了反击。在发出“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怒吼之后,他带领着一群乌合之众讨伐司马昭。消息很快司马昭的耳朵里,司马昭让心腹贾充拦住司马昭。贾充带令卫队拦住曹髦的去路以后,指使太子舍人成济当街杀害了曹髦。

沈、业奔走告文王,文王为之备。帝遂帅僮仆数百,鼓噪而出。文王弟屯骑校尉伷入,遇帝於东止车门,左右呵之,伷众奔走。中护军贾充又逆帝战於南阙下,帝自用剑。众欲退,太子舍人成济问充曰:"事急矣。当云何?"充曰:"畜养汝等,正谓今日。今日之事,无所问也。"济即前刺帝,刃出於背。-《汉晋春秋》

所以说司马昭弑君,其实有点冤枉他。司马昭没有带人冲进皇宫杀曹髦,也没有指使下属这么做。他只是在屋里悠闲地憧憬着皇帝美梦的时候,听说曹髦讨伐自己。于是他让手下去截住曹髦。然而他的心腹贾充却擅作主张,居然指使成济把曹髦给杀了。

 

司马昭:我没有杀皇帝,为什么要承担弑君的罪名?

如果曹髦能安份地当个傀儡,不这么急躁着想除掉司马昭,他绝对不会被杀。曹髦血气方刚,不甘心“坐受废辱”,主动挑战司马昭,可惜实力太过悬殊,结果被司马昭的下属反杀了。

这也是很多人忽略了的一点:曹髦主动攻击司马昭,奈何实力不济最终被司马昭反杀。如果一定要给司马昭按上“弑君”的罪名,那么他是被动弑君。

曹髦被杀,意味着曹家针对司马家族的最后一次反击失败了。曹魏被司马晋代替已是大势所趋,除非司马昭放弃一切权力,全力辅佐曹魏新君,可是这怎么可能呢?

曹髦被杀纯属意外

没有证据证明,司马昭曾下令让贾充杀掉曹髦。司马昭也没有这么做的动机。司马昭如果下令让贾充杀掉曹髦,无异是授人以柄,坐实他弑君的罪名。以司马昭在官场这么多年的摸爬滚打,显然不可能做这么蠢的事。

听闻曹髦被杀以后,司马昭大吃一惊,整个人瘫坐在地上,然后喃喃自语“天下人该怎么看我。”如果是司马昭下令让贾充杀掉曹髦的,司马昭显然不会是这个反应。

 

司马昭:我没有杀皇帝,为什么要承担弑君的罪名?

当然也不是司马昭蓄谋已久,乘机杀掉曹髦。司马昭如果想杀曹髦,方法多得很。他可以悄悄派人毒死或者勒死曹髦,而且是神不知鬼不觉,让大家都觉得曹髦的死,和他司马昭没有任何关系。

如果司马昭想杀死曹髦的话,一定是把自己摘得干干净净的。手法干净利索,绝对牵扯不到司马昭。像这种让自己的部下当街杀掉曹髦的行为,实在是太愚蠢了,这不可避免地会牵涉到司马昭。

司马昭不仅不想杀死曹髦,反而希望曹髦平安无事。因为禅位用得着曹髦。按照司马昭的计划,先让曹髦当个傀儡皇帝,等到称帝的全部功课做完,司马昭再逼他禅位于自己。这个时间不会超过一年。

曹髦是司马昭称帝计划中,非常重要的一颗棋子,他当然舍不得曹髦死。退一万步讲,就算曹髦真的发生意外死了,一定要和司马昭没有任何关系。这样方便司马昭再找一颗棋子,继续实施他的称帝计划。

 

司马昭:我没有杀皇帝,为什么要承担弑君的罪名?

所以,曹髦之死,绝对是个意外。司马昭从来没想过要杀死曹髦,司马昭根本没想到曹髦会亲自讨伐他,更没有想到贾充自作主张杀死了曹髦。

士族对曹髦被杀一事的反应

皇帝被杀,当然是大事。然而士族对此做出的反应却耐人寻味。士族对曹髦的死亡表示了极大的惋惜,却没有公开谴责司马昭,甚至都没有人谴责贾充。毕竟所有人都知道,贾充是司马昭的心腹,谴责贾充约等于谴责司马昭。

司马昭当时权倾朝野,并有了改朝换代的野心和实力。在这样的情况下,士族显然不会去招惹司马昭。对于曹魏政局,士族洞若观火。司马家族改朝换代已成定局,曹魏已经回天乏术。而且司马昭执政时,士族和司马家族已经形成了利益同盟。更不可能谴责司马昭了。

 

司马昭:我没有杀皇帝,为什么要承担弑君的罪名?

但士族总得对皇帝曹髦被杀一事,做出点反应吧。以司马孚和王祥为例。司马孚和王祥都是士族出身的朝堂官员,而且还是曹魏元老。

司马孚是司马懿的弟弟,司马昭的叔叔,历仕曹操曹丕曹睿、曹髦四朝。是当时曹魏资历最老的大臣。曹髦遇害以后,文武百官慑于司马昭的淫威,没有人敢给曹髦收尸。司马孚听完曹髦遇害的消息后,连忙赶过去,抱着曹髦的尸体老泪纵横,还说"杀陛下者,臣之罪也。"。

时任太尉的王祥,也是三朝元老,也有类似的表现。他嚎啕大哭,说“老臣无状”。

及高贵乡公之弑也,朝臣举哀,祥号哭曰“老臣无状”,涕泪交流,众有愧色。-《晋书·王祥传》

以司马孚和王祥这样兼具士族和元老双重身份的人,只是对曹髦之死表示了痛惜和惋惜,却没有站出来要求司马昭对这个事情负责,只是哭了几声。可见司马昭和司马家族权势之重,此时士族几乎都倒向了司马家。

 

司马昭:我没有杀皇帝,为什么要承担弑君的罪名?

西晋建立后,司马孚被封为安平王,王祥官拜太保。可见,士族倒向司马家族之后,司马家族对他们给予了丰厚的回报。

值得注意的是,曹髦死后,司马昭以太后的名义废曹髦为庶人时,司马孚带头签字同意,其它士族也都没有意见。

故而我们可以推断,这其中除了有畏惧司马昭的权势这个重要原因之外,恐怕是士族不认可曹髦讨伐司马昭的行为。在士族看来,曹髦被杀确实和司马昭有一定的关系,但司马昭没有犯所谓的“弑君罪”。 曹髦主动挑衅司马昭,被司马昭的手下反杀,司马昭也没有下令杀死曹髦,况且这事的确是意外,并非司马昭有意为之。

故而士族没有足够的理由谴责司马昭弑君。士族同意司马昭废曹髦为庶人,也就暗示了这一点。士族没有谴责司马昭,还同意司马昭废曹髦为庶人的做法,其实是在帮司马昭“背书”。

士族中唯一例外的陈泰

在整个士族中,唯一表示要处理贾充,是当时的士族领袖陈泰。陈泰是曹魏元老陈群的儿子,出身颍川陈氏,时任尚书左仆射。

 

司马昭:我没有杀皇帝,为什么要承担弑君的罪名?

曹髦被杀以后,司马昭召见陈泰商议如何善后时,陈泰说只要腰斩贾充才可以向天下人谢罪。司马昭说这么处理太重了,也没有稍微轻一点的办法,陈泰说他只有更重的办法,没有更轻的办法。司马昭当然不可能杀贾充了,那就只能杀成济了。

帝召百僚谋其故,仆射陈泰不至。帝遣其舅荀顗舆致之,延于曲室,谓曰:"玄伯,天下其如我何?"泰曰:"惟腰斩贾充,微以谢天下。"帝曰:"卿更思其次。"泰曰:"但见其上。不见其次。"于是归罪成济而斩之。-《汉晋春秋》

值得注意的是,陈泰所谓的更重的办法,当然是处理司马昭了。因为贾充的上级就是司马昭。陈泰这么说,暗暗有批评司马昭的意思。当然说得很婉转,也很含蓄。以司马昭的智商,当然听得懂。

陈泰不怵司马昭,坚持要求杀贾充以谢天下,而司马昭也没有因为陈泰这么要求,就杀了陈泰。这和陈泰的士族领袖身份有关,当时除了司马昭所属的河内司马氏,就属颍川陈氏的地位最高,陈泰作为颍川陈氏的当家人,是理所当然的士族领袖。

 

司马昭:我没有杀皇帝,为什么要承担弑君的罪名?

司马昭要想成功改朝换代,就必须取得士族的支持,故而司马昭并不会因为陈泰一句话就杀了他。但司马昭内心肯定是非常不爽的,为了报复陈泰,司马昭逐渐疏远和冷落了陈泰。

西晋建立后,绝大部分士族都得到了重用,只有颍川陈氏被遭到了排斥。在曹魏显赫一时的颍川陈氏,从此籍籍无名。究其原因,当然和陈泰要求司马昭处理贾充有直接关系。

曹髦被杀对司马篡魏的影响

曹髦被杀,影响最大的是司马昭。打乱了司马昭称帝的步伐,让司马昭背负了极大的压力和包袱,迫使他终生不敢称帝,更让司马昭背负了弑君的千古骂名,同时也延缓了司马家族篡魏立晋的过程。

在发生曹髦被杀事件之前,司马昭多番逼迫朝廷给他“封晋公、加九锡”,一方面是积累名望,另一方面是试图士族的态度。

 

司马昭:我没有杀皇帝,为什么要承担弑君的罪名?

不过士族的表现,还算让司马昭满意,士族没有反对司马昭“封晋公、加九锡”。这也意味着士族默许司马昭篡魏立晋,司马昭废帝自立的条件已经基本成熟了。

在发生曹髦被杀事件后,司马昭短暂消停了一会儿,又继续朝着篡魏立晋的目标前进。司马昭立曹奂为帝以后,再次逼迫朝廷给他“封晋公、加九锡”,然后司马昭再次拒绝。

丙辰,天子进帝为相国,封晋公,增十郡,加九锡如初,群从子弟未侯者封亭侯,赐钱千万,帛万匹。固让,乃止。--《晋书·文帝纪》

随后司马昭发动灭蜀之战,并最终攻灭了蜀汉。司马昭也因为伐蜀之功,而被封为晋公。钟会之乱平息后,司马昭被封为晋王,他的长子司马炎也被封为晋国世子。

不过,和曹操封王之后不少人劝曹操称帝不同的是。司马昭封王后,没有人劝进他称帝。即便是已经倒向了司马家族的士族,没有人出面劝进。

这就非常值得玩味了。以司马昭当时的实力,废帝自立根本不费吹灰之力,士族也支持司马家族篡魏立晋。然而诡异的是,居然没有士族劝进司马昭称帝。这恐怕和曹髦被杀一事有着直接关系。

士族当然支持司马家族篡魏立晋,但士族觉得不应该由司马昭来完成。毕竟曹髦被杀一事,和司马昭脱不了干系。在这样的情况下,士族很难认可由司马昭代表司马家族来完成篡魏立晋。士族希望司马家族推出没有“污点”的人,方便他们支持。

 

司马昭:我没有杀皇帝,为什么要承担弑君的罪名?

司马昭对此心知肚明,顺势推出了司马炎。士族也认可并支持了。司马昭死后,司马炎继承晋王爵位,不久就有士族劝司马炎登基称帝。司马炎假意推让一番之后,“勉强”接受了。至此司马家族才算完成了篡魏立晋的全部工作。

结语

纵观士族对曹髦被杀事件的反应,我们可以看出,士族支持司马家族篡魏立晋的基本立场没有改变过。

曹髦被杀之前,司马昭已经具备了称帝的条件和时机了,士族也默许了司马昭一系列谋朝篡位的动作。

曹髦被杀之后,事态就有点复杂了。士族虽然同情曹髦的遭遇,却并没有谴责司马昭弑君。但这事毕竟和司马昭有关系,再继续支持有污点的司马昭称帝,恐怕非常不合适。士族仍然支持司马家族,但希望司马家族推出新的人选来完成篡魏立晋,而非由司马昭来完成。

这一点,士族和司马昭达成了默契。司马昭也没有强求,反正那时的他,大权在握,和皇帝相差无几,他也不是贪图虚名的人。司马昭就推出了自己的儿子司马炎,由司马炎代表司马家族来完成篡魏立晋。士族也顺水推舟,支持司马炎篡魏立晋。

郑重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合适的地方,请联系本站删除,邮箱:599385753@qq.com。

精选图文

53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