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闻网 >趣闻 > 历史趣闻 > 司马懿 > 司马懿高平陵政变篡权,为什么就没有人起兵反抗?

司马懿高平陵政变篡权,为什么就没有人起兵反抗?

小编 时间: 浏览:0

首先纠正一下,司马懿高平陵政变后,曹集团并非无人起兵反抗,高平陵政变成功两年后,曹魏将领王凌和令狐愚就曾策动过叛乱,企图推翻司马家族的专权,却被司马家族轻松镇压。而曹魏大将夏侯霸等人,也仓皇逃入了蜀国。不过,如果倒退到高平陵政变刚成功的那年,也就是公元249年,这场政变确实令整个曹魏统治阶层“失语”,甚至还有好些曹魏忠臣连连喊好,直到一两年后,才纷纷捶胸顿足喊后悔。



如此怪现象,与其说是司马懿集团太会装,不如说是作为“高平陵政变”失败者的曹爽团队,实在是自己作死。确切说来,是连环作死。

说到曹爽此人,由于其狼狈失败的结局,后世招来的同情也不少。还有一种说法长期流传:曹爽并非是《三国演义》里的酒囊饭袋,相反是深谋远虑的优秀改革家,他只是想通过改革提升寒门的地位,改变以出身用人的曹魏制度,这才触犯了司马懿等门阀的利益,惨遭政变杀害。可如果仔细看看曹爽之前十年的执政业绩,除了架空司马懿掌握军政大权,以及提拔了何晏李胜等一群“闲人”,外加十年如一日的骄奢淫逸外,真心看不到任何这传说中的“伟大改革”。

不过实事求是说,比起各类影视剧里,曹爽常见的腐败昏聩形象,历史上的曹爽,早年时还真不是这样。作为大将军曹真的儿子,初入仕途的曹爽,却是一副扎实稳重的样子,待人接物都很有其父的风采(与电视剧上不同,历史上的曹真十分精明能干,且击败过诸葛亮的进攻)。所以也在这一代曹氏宗亲里脱颖而出,顺理成章在曹叡去世后成为辅政大臣。

而在权力争斗中,年纪轻轻的曹爽,更展现出举重若轻的强大能力,在司马懿党羽遍布到令曹魏集团忌惮的情况下,他主动奏请升任司马懿为太傅,奏折更写的感人肺腑,对司马懿极尽吹捧拔高。使得老谋深算的司马懿也只能就坡下驴,乖乖交出了军政大权,紧接着趁热打铁,迅速叫几个弟弟接管了政权,就连小皇帝曹芳,也被他三个弟弟曹彦曹剀曹则“看护”了起来,等于是宫内宫外一把抓,做了曹魏帝国实际的老大。



以这一气呵成的专权动作说,此时的曹爽,已经展现出一个优秀政治家应有的权谋手。依托曹魏帝国强大的宗室根基,纵然司马懿再有威望能力,想要挑战他的威权,也没有任何可能。这时候的曹爽,真心和“自作死”形象不搭。但紧接着,作死就来了。

因为拥有政治家手腕的曹爽,却恰恰缺少了作为政治家的另一个能力:担当能力!

比起很多给曹爽“贴金”的观点,反复大书特书的曹爽“改革”,最直观的史料告诉后人的,却恰恰是曹爽天雷滚滚的表现,大权在握的他,满以为高枕无忧,非但没有任何危机感,生活更是彻底放了羊。他任用的所谓“人才”,比如何晏等人,除了成日圈占土地外,凌驾于国家法律之上,以《三国志》的说法,何晏甚至还大摇大摆的跑进廷尉府,轻松就收走与之有过节的廷尉印章。对于一个运转成熟的封建国家来说,这简直不可想象。

这样的不可想象,在曹爽的十年执政里,基本就是小儿科。曹魏集团之前一批拥有丰富经验的忠臣,几乎都被他排挤殆尽,而丁谧李胜何晏等所谓人才,后来的高平陵政变中,更是纷纷暴露了酒囊饭袋本色,关键时刻一个都指望不上。而更加危险的事实是,这十年也恰恰是曹魏帝国腐败严重加剧的年头,一个严重腐化且内部矛盾重重的曹魏帝国,不拉仇恨是不可能的。

所以,也就有了司马懿高平陵政变后,几乎一边倒的情况。但即使在这种情况下,曹爽依然有翻盘的机会。只要他能够撤到许都,凭借着许都的军队粮草,依然可以和司马懿一较高下。但一旦如此,整个曹魏帝国很可能陷入惨烈内战里,而曹爽的个人军事才能,更差司马懿太远。所以思来想去,他在得知自己可以活命的“诺言”后,就喜滋滋的交出了政权。然后被舒一口气的司马懿,轻松赶尽杀绝。



很多人都在哀叹他最后的失败,但如果看看之前十年的前情,这样一个造成国家严重衰败的政治家,无论如何也是斗不过司马懿的。最大的病根,恐怕就是曹魏集团内部多年的逆淘汰,导致曹爽这样能力欠缺的人把持高位,才给司马懿做了垫脚石。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

郑重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合适的地方,请联系本站删除,邮箱:599385753@qq.com。

精选图文

53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