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闻网 >趣闻 > 历史趣闻 > 吴三桂 > 吴三桂身背千古骂名,真实原因是什么?

吴三桂身背千古骂名,真实原因是什么?

小编 时间: 浏览:0

“冲冠一怒为颜”的故事讲的是明末清初苏州名妓陈圆圆,母亲早亡,从姨父姓陈。能歌善舞,色艺冠时,时称“江南八艳”之一。崇祯时外戚周奎欲给皇帝寻求美女,以解上忧,后来田畹将陈圆圆献给崇祯。其时战乱频仍,崇祯无心逸乐。陈圆圆又回到田府,后被吴三桂纳为妾。相传李自成攻破北京,手下刘宗敏掳走陈圆圆,吴三桂遂引清军入关。诗人吴梅村为她作《圆圆曲》:“恸哭六军俱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今人普遍认为吴三桂引清兵入关之时已经投降了清朝。

但也有一些人却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们认为,李自成攻陷北京之后北方大的政治军事势力有三支,分别是李自成农民军、清王朝和吴三桂明军,其中吴三桂的力量最弱,而且吴三桂所率明军被夹在中间,因此吴三桂要么联合农民军抵抗清军,要么联合清军镇压农民军,由于吴三桂的父亲被农民军关进大牢、爱妾被农民军的将领刘宗敏霸占,为报此仇,吴三桂选择了联合清朝的道路,但这并不能说明他投降了清朝。而且以下几点也可以作为佐证。



首先,在李自成起义军攻进北京城之前,吴三桂坚持抗清。

明天启末年吴三桂曾带二十余名家丁救其父于四万满洲人之中孝勇之举遍闻天下,有“勇冠三军、孝闻九边”的美誉。1641年松锦之战后,明朝在辽东的将士损失殆尽,洪承畴、祖大寿被迫投降,骁将曹变蛟被杀,只剩下吴三桂一支军队在山海关一线英勇抵抗清军。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吴三桂克服困难,重新组织起一支接近万人的边防劲旅。承担起防守山海关,抵抗清军的重任。为了打开山海关这道屏障,清廷曾多次派祖大寿和洪承畴等人招降吴三桂。但是吴三桂始终不为所动,坚持抗清。



其次,吴三桂的一系列书也反映他只是求援而并没有投降。

为陈圆圆之事吴三桂与农民军决裂之后,吴三桂就宣扬“周命未改,汉德可思”,“试看赤县之归心,仍是朱家之正统”。在写给多尔衮的求援信中,吴三桂以大明国平西伯自称,他提出:“我国与大清通好二百余年,今我无故而遭国难,大清理应助之。”“王以盖世英雄,值此摧枯拉朽之机诚难再得之时,念之国孤臣忠义之言,速选精兵,灭流寇于宫廷,示大义于中国。则吾朝酬报大清相助,岂惟财帛,将裂地以酬,不敢食言。”可以看出吴三桂是以明朝臣子的身份向清朝求援,请兵之目的是“灭流寇”,并使明朝得以“中兴”,而不是让清入主中原。多尔衮也说:“你们愿为故主复仇,大义可嘉,我领兵前来成全这一美事。先帝(崇祯)时事,在今日不必说,也不忍心说。但昔为敌国,今为一家。我兵进关,若动人一株草、一颗粮,定以军法处死。你们可以通告大小官员百姓,勿须惊慌。”

吴三桂还提出了多尔衮率兵入关的条件和报答,一是寻找到崇祯的太子,在南京重建大明政权;二是以黄河为界,以北归清,以南归大明,两国通好,互不侵犯;三是,清兵入北京,但不得侵犯明历朝皇帝陵寝,也不得伤害百姓。如果多尔衮不同意,那么他只有自己拼死一战。山海关战后,吴三桂又到处散发传单,大造复辟舆论,他提出“约自成回军,速离京城,吾将奉太子即位”,又“传帖至今,言义兵不日入城,凡我臣民为先帝服丧,整备迎候东宫”。老谋深算的多尔衮担心吴三桂入城后拥立新君万民归附自己则成了客人,于是“命其西行追贼”。吴三桂因其势力太弱,不敢与多尔衮决裂,只得听从了多尔衮。后来,吴三桂对清朝的反叛似乎也可证明吴三桂未降。

但是,也有人认为清兵入关之时,已经以对待降将的态度来对待吴三桂,而且吴三桂入关后的所作所为也表明他已真心降清,吴三桂虽然打着为明王朝复仇的旗号引清入关,但是却拒绝了南明政权的拉拢。《明季稗史汇编》记录:福王的侍郎左第“谒三桂,出银币且致福藩意”时,吴三桂说“时势如此,我何敢受赐,唯有闭门束甲以俟后命耳”。之后的几个南明政权统治者也都拉拢过吴三桂,可是他始终没有表态。

相反,顺治十四年(1657年)12月,吴三桂被清廷任命为“平西大将军”,出兵贵州征讨李定国拥戴的桂王政权。桂王政权由于不敌清军而节节败退至昆明。当时南明政权内部派系林立,永历帝无力解决残明势力与李定国等大西军的矛盾,更无力消除大西军内部的争斗,被吴三桂的数十万大军逼逃至缅甸境内。吴三桂陈兵缅甸边境威逼缅王交出永历帝,带回昆明。永历帝父子被押回昆明后,关在篦子坡头金禅寺内,康熙元年(1662年)四月,吴三桂为断绝后患,断绝尚有兵力的李定国以永历帝为号召来反清,与他对抗,在金禅寺里用弓弦勒死永历帝父子。至此,朱明王朝彻底灭亡。

可以看出,不管当初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是基于何种考虑,在清廷取得了北京政权后,吴三桂倒向清廷的怀抱是不争的事实,而前明政权这个幌子也已经被他彻底扔掉了。

郑重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合适的地方,请联系本站删除,邮箱:599385753@qq.com。

精选图文

53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