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闻网 >趣闻 > 历史趣闻 > 管仲 > 鲍叔牙 > 管仲靠鲍叔牙拼命推荐才当上齐相,临死坚决反对鲍叔牙接任

管仲靠鲍叔牙拼命推荐才当上齐相,临死坚决反对鲍叔牙接任

未知 时间: 浏览:0

有这样一个人,年轻时候干什么事情都无法成功,是一个出名的倒霉蛋,而且品行不好,与发小做生意的时候,不是平均分利,自己拿大头。做生意失败后,继续帮着发小做事情,结果把什么事情都搞砸了。后来上了战场,他当了好多次逃兵。终于有一天投靠一个王位继承人,结果明明这个王位继承人可以继承大位,却因为他出现失误而失败了。很多人都自杀以表示忠心,他却不肯自杀选择被囚。

这样的一个人你觉得是一个成功人士吗?他的品行哪一点是可以值得推崇呢?但就是这个人却被人称为千古贤相。这个人是谁?他就是管仲

 

管仲靠鲍叔牙拼命推荐才当上齐相,临死坚决反对鲍叔牙接任,为啥?

孔子对管仲的评价

最有潜力统一天下的有二个诸侯国,一个是西边的秦国,一个是东边的齐国。一度时期这两个国的国君并称东西二帝。比较巧合的是齐国任用贤相管仲,秦国重用商鞅。这二位都是法家的著名代表人物,这两个诸侯国都是以法立国强大起来的。

孔子对管仲的评价主要分这么几点:

对管仲的人品和行为是十分鄙视的。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

曰:“管仲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

“然则管仲知礼乎?”

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这里孔子批评也是实情,因为管仲为相的时候,《史记》中也记载他家里比齐国的公室还要富有,生活十分奢侈。孔子赞美颜回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忧,回也不改其乐。

 

管仲靠鲍叔牙拼命推荐才当上齐相,临死坚决反对鲍叔牙接任,为啥?

孔子对于这种带头生活奢侈的行为是十分鄙视的,但是对管仲的功绩却作出高度评价。

微管仲,吾其被以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如果没有管仲,孔子说我们可能都已经成蛮夷了。因为管仲第一个提出“尊王攘夷”捍卫了当时的周王室,护住当时的主流文化。

管仲与鲍叔牙的关系

管仲在年轻的时候很倒霉,可以说到了喝凉水都能塞牙缝的地步。一路走来,全靠鲍叔牙的维护。特别是最后帮着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位失败之后,管仲被抓了,因为他差一点射死公子小白也就是后来的齐桓公。齐桓公当然想弄死他,但鲍叔牙作为齐桓公的功臣死命推荐,最后管仲终于成为齐国之相,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霸主。

管仲对鲍叔牙是十分感激的,他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史记》记载: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将鲍叔牙列为和父母一样的层次,内心感激不言而喻。鲍叔牙的识人也为他获得了很高的评价,当时国人赞美他为:

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鲍叔牙的子孙也受到了厚禄。

 

管仲靠鲍叔牙拼命推荐才当上齐相,临死坚决反对鲍叔牙接任,为啥?

本来故事到这里就完全结束的话,这是一个美好的大结局,但实际上远远没有结束。管仲治齐,使得齐国强大,临死前称管仲为相父的齐桓公问:谁可以接替你的位置?因为齐桓公知道他与鲍叔牙关系是十分好,而且鲍叔牙的能力也是有目共睹的。所以齐桓公就问鲍叔牙可不可以接任?

《吕氏春秋 贵公》记载管仲的态度。

管仲对曰:不可

管仲的心

为什么不可以?相信很多人看到这里第一个反应就是这样,是因为能力的问题?还是因为怕别人说自己推荐了好朋友,还是此时朋友关系已经并不紧密了?相信如果放在现在,肯定会成为热议话题。

管仲的理由居然是:

鲍叔牙之为人也,清廉洁直

清正之人不是正好是为官之人吗?为什么反而成了为相的一个不利条件呢?管仲继续解释道:

视不己若者,不比于人;一闻人之过,终身不忘

鲍叔牙真正的问题在于闻人过,终身不忘。这样的人做一个直臣,诤臣,谏臣是挺合适的人选。但如果统领全局,那就显得有点问题。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当你统领全局之时,你如果不能发挥所有人的作用,只发挥一部分人的动力,这样就会形成两个阵营对抗,有些人坐在管理者的工作上为什么始终做不下去,就是因为你的主观意识太强了,你只盯着别人的短处,自然看不到别人的长处了,更谈不上发挥所有人为你所用。当有人不为你所用,走向对抗是大机率的事件。

用人关键是在用,如同砌石头墙一样,每一块石头都不一样,但是经过高明的工匠手中一整合,就可以造出一面十分平坦的墙。

 

管仲靠鲍叔牙拼命推荐才当上齐相,临死坚决反对鲍叔牙接任,为啥?

眼中容不得沙子之人如同现在的用砖头的砌墙师傅,他们不喜欢不规则的。那怎么办?所有的砖都必须经过烧制,然后做成统一规格,才可以变成一面十分平坦的墙。

所有人都很清楚,世界万物不同,不可能如你所愿,也不可能统一整齐,不然也就不叫万物,那个是一物了。所以你读《道德经》如果不抓住万物两字,你是很难走进老子的思想,体会老子的深意。当然关于《道德经》的解读,你有兴趣可以去《知常容眼中的世界和历史》《道德经不是用来说而是用来实践的》这两个专栏看看。

当管理者,以为自己是砌砖不是砌石墙的必定会失败。刘邦手下都是些啥人啊?樊哙就一杀猪狗的屠夫,夏侯婴就一司机,曹参就一狱吏,陈平的性格缺陷就更加明显了。但这些人都被刘邦安在合适的位置,发挥最重要的作用。项羽手下人才济济不能用,最有名的是不用韩信,误伤陈平,当然还有后来成为刘邦手下大将的英布等人,最终连自己的亚父范增都不愿意相信。因为项羽眼中看到的都是他们的性格缺陷。

《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官篇》有一句话值得细细品味。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管仲靠鲍叔牙拼命推荐才当上齐相,临死坚决反对鲍叔牙接任,为啥?

结语:

管仲不举荐鲍叔牙是真心把他当成好朋友,因为此时举荐,齐桓公必会重用,结果肯定是鲍叔牙在相国位置上干的很累,还有可能引来灾祸,因为当能力和位置不匹配时,那就是《周易》所强调的不得位。整本《周易》其实就二个字:得位。

有些人说什么叫不得位,你现在的位置你觉得干的很累,很烦,很苦,这就是不得位。

所以管仲不推荐这是完全为朋友考虑。

管仲还在为齐国考虑,因为所荐之人必须是最佳人选才可以继续强大齐国,所以不荐也是为了齐国。这样看来他不荐鲍叔牙正好突显他的一片公心。

但是却被很多人形成多种解读,为什么这样呢?因为我们有私心。当我们有私心,看别人自然有私心了,圣人看人都是圣人,我们人看人当然看到的都是人,如果你心中有鬼看到的世界自然满世界的鬼了,个个面目可憎了。

这就是管仲不荐鲍叔牙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郑重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合适的地方,请联系本站删除,邮箱:599385753@qq.com。

精选图文

53237